中國康復研究中心社會職業康復科成立于1988年,是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第一個從事專業社會職業康復的部門。經過數十年的發展和經驗積累,我科形成了一套完善的社會康復和職業康復體系,得到了中心領導和社會的高度肯定。2015年9月,中國社會工作教育協會成立殘障與康復社會工作專業委員會,中國康復研究中心成為主任單位,社會職業康復科郭微主任擔任主任委員。殘障與康復社會工作專業委員會的成立為社康科的發展提供了一個更高、更廣闊的平臺。
社會康復和職業康復是全面康復(醫療康復、教育康復、職業康復和社會康復)的重要組成部分,一代一代的社康人和職康人正在不斷地為中國全面康復的事業努力奮斗著。
一、人員構成:
我科現有工作人員7人。其中擁有正高級職稱1人、副高級職稱1人,研究生學歷3人,本科學歷2人。
二、服務項目:
(1)社會康復
社會康復是一門綜合運用醫學、法學、社會學、工程學、護理學等現代科學所提供的知識與技能而形成的以應用為主的專業學科。它是調動社會力量來幫助有特殊困難的人們滿足社會需求的一系列有組織、有目標的活動。主要通過社會工作個案工作和小組工作的形式,為患者提供整合社會資源,促進患者提升康復信心,恢復社會功能,重建能力,提升康復成效,促進其出院后更好地融入到家庭和社會生活中。使患者最大程度地適應社會環境、提高生活質量、參與社會活動、完善社會角色,從而更好地實現社會價值。
個案工作:
1、提供傷殘等級鑒定、護理依賴程度、殘障人用品用具配備建議;
2、解決因工傷、交通事故和其他各種意外傷害致殘所造成的法律糾紛;
3、社區及家庭無障礙環境設計與改造
4、幫助殘障患者調解家庭關系和其他人際關系;
5、提供醫療糾紛咨詢(非本院糾紛);
6、提供《工傷保險條例》等法律文件。
小組工作:
1、為殘障患者開展勵志講座;
2、組織住院殘障患者參與社會活動;
3、為住院殘障患者開展豐富多彩的業余文化活動;
4、和職業康復工作者及有關部門協作,幫助殘障患者重新就學、就業,回歸社會。
人文關懷工作:
我科經常組織住院殘疾患者參與社會活動,以減少他們的孤獨、自卑感。如游覽公園、到商業區購物、觀看和參加文體比賽;組織住院殘疾患者,到北京各著名景點參觀,參與社會生活;春節期間組織醫患聯歡會,緩解住院殘疾患者的思鄉之情,給他們帶去溫暖。
(2)職業康復
職業康復是通過醫療的、心理的、社會的和職業的手段,消除工作環境障礙,重建工作能力,幫助殘障患者最大限度地發揮個人的工作潛能,獲得并保持適當職業的康復服務過程。
職業康復是殘障患者融入社會,提高生活質量的最有效途徑。在社會方面,職業康復幫助康復對象融入到社會中,成為一個獨立而有價值的人;在經濟方面,職業康復可以幫助康復對象實現就業,使他們通過勞動創造社會價值,減輕家庭的經濟負擔。
職業康復主要通過面談和評估了解殘疾人的教育和工作經歷,了解其個性、技能、興趣和職業能力傾向,幫助殘疾人認識自己的能力,確定其職業優勢和限制,根據其就業潛能、勞動力市場需求,以及他們就業過程中的障礙,制定個性化的職業康復方案,幫助其提高職業技能,包括求職和面試技巧,促進其重返工作或自主就業。目前我科開展的職業技能培訓項目包括:計算機基礎、Office辦公軟件、Flash動畫制作、Photoshop、淘寶網店制作,手工制作絲網花、軟陶、口風琴、書法、國畫等。
三、資源鏈接
目前,我科和北京大學、北京農學院、北京師范大學、中國青年政治學院、中國社會科學研究院、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北京社會職業管理學院、北京城市學院等高校合作,在我科建立社會工作專業實習基地。實習基地的建立不僅為我科康復社會工作的專業化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時也為殘障社會工作的推廣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大大提高了我科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