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相關單位:
中國康復研究中心作業療法科將于2023年10月27日-10月31日在北京舉辦常見疾病的作業療法及臨床應用培訓班,該培訓班為國家級繼續醫學教育項目(項目編號:2023-16-01-040(國))。
作業治療(occupational therapy, OT)是指通過選擇性的作業活動去治療軀體和精神方面的疾病,目的是使患者在軀體、心理和社會生活方面最大限度地恢復其功能水平和獨立性,參與及貢獻社會。作業治療是康復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康復醫學要達到的目標——使殘疾人和急慢性病損、老年病患者回歸社會和提高生活質量的角度來詮釋,作業治療更著重對患者整體活動能力和社會參與能力的康復,是幫助患者回歸家庭和社會的必需橋梁。
本培訓班從臨床應用出發,參加完培訓班的學員回到原工作單位,能夠將在培訓中所學的腦卒中、脊髓損傷、老年病、認知障礙、手外傷等常見疾病的知識、常規評價方法、作業治療技術很快應用到實際的臨床工作中,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和實用性?,F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組織機構
主辦單位:中國康復研究中心作業療法科
二、培訓對象
本次培訓班招收的對象為全國省級康復機構、二級及三級醫院康復科作業治療從業人員。
三、培訓時間
2023年10月27日-10月31日(10月27日8:00—8:15報到,10月31日下午撤離)。
四、培訓地點
中國康復研究中心(西區)中國殘疾人康復人才教育基地,地址:北京市豐臺區角門北路18號(地圖及交通路線見附件2)。
報到地點:中國殘疾人康復人才教育基地四樓報告廳。
五、培訓內容
(一)培訓內容
培訓內容主要包括:腦卒中、脊髓損傷、老年病、認知障礙、兒童疾病、面癱、社會心理障礙、手外傷等臨床常見疾病的評價及作業治療。
(二)教學團隊
項目負責人是中國康復研究中心北京博愛醫院作業療法科主任黃富表。授課專家包括閆彥寧、李奎成、戴東、危昔均、張超、何斌、劉靜婭等多年從事作業治療專業的康復治療師(詳細師資簡介見附件1)。
六、報名注冊
學員需微信掃描下方二維碼完成線上報名,也可與工作人員聯系報名。報名截止日期:2023年10月25日
七、費用
(一)培訓費
本次培訓班線上線下同步進行:線上參會(理論授課):10月15日之前1000元/人;10月15日之后1500元/人;3人聯報1000元/人。線下參會(含理論授課、實操培訓與指導、資料費等):10月15日之前3000元/人;10月15日之后3500元/人;3人聯報3000元/人。培訓班期間中午有簡餐,早晚餐及住宿自行安排;不安排接站,自行前往培訓地點,費用自理。培訓班線下共招收學員50名,按照繳費先后順序錄取,額滿為止。采取銀行匯款方式繳費。
開戶銀行:中國建設銀行北京洋橋支行
收款單位:中國康復研究中心
銀行賬戶:1105 0162 5100 0977 7777
納稅人識別號:121 00000 40000 30241
轉賬時請填寫備注:作業療法班+學員姓名+手機號
繳費截止日期:2023年10月26日
(二)發票開具
本次培訓班一律發送電子發票,請在報名時務必填寫正確的開票單位名稱、納稅人識別碼,接收發票的電子郵箱。
八、學分授予
參加線下培訓且考核合格者可授予國家級繼續醫學教育I類學分10分。學習班結束四周后,可在國家級CME項目網上申報及信息反饋系統(網址https://cmegsb.cma.org.cn)點擊“學員學分查詢/證書打印”,輸入相應信息,自行下載打印電子學分證書。
九、聯系方式
聯系人及電話:及翔13691239728
馬紅13911684189
附件:1.常見疾病的作業療法及臨床應用培訓班日程
2.地圖及交通路線
中國康復研究中心教育處
2023年10月12日
附件1
師資簡介
(按課表先后順序)
閆彥寧,河北省人民醫院康復醫學科主任技師,碩士生導師。從事作業治療臨床、教學及科研20余年。
現任中國康復醫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康復醫學會作業治療專業委員會第一屆主委,WFOT作業治療教育項目認證工作組組長;中國康復醫學會多學科康復診療工作委員會副主委、創傷康復專委會副主委、康復醫學教育專委會常務委員、標準委員會常委;河北省康復醫學會秘書長、康復治療專委會主委;國家衛健委能力建設和繼續教育康復醫學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衛生信息與健康醫療大數據學會康復產業工作委員會副主委;中華醫學會物理醫學與康復分會康復治療學組副組長;河北省殘疾人康復技術指導組成員;河北省醫學會物理醫學與康復分會康復治療學組組長等。中華醫學會國家級繼續醫學教育項目評審專家;中國康復醫學會首屆十佳康復治療師;2021年度中國康復醫學會“最美康復科技工作者”;2023年度中國康復醫學會科普工作先進個人;世界作業治療聯盟個人會員。
擔任《中國康復醫學雜志》和《康復學報》編委;《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中國康復》雜志審稿專家。主編《作業治療技術》,副主編《作業治療學》、《康復評定學》,參編多部本科、??平滩?;總主編我國首套《作業治療系列叢書》,并主編其中的《日常生活活動》、《老年作業治療》;主編康復治療師臨床工作指南《作業治療技術》、《作業治療》、《腦卒中康復》、《半身不遂康復圖冊》等專業著作。參編原衛生部《常用康復治療技術操作規范》(2012版)、我國首部《物理治療與作業治療教學指南》、《中國康復治療師規范化培訓專家共識》、《物理醫學與康復學指南與共識》等。主譯PEDRETTI作業治療——軀體功能障礙實踐技能(第8版)。
李奎成,教授,主任治療師,碩士研究生導師,濰坊醫學院康復醫學院副院長、學科帶頭人,濰坊醫學院康復工程研究院院長。南京醫科大學康復醫學院客座教授,江蘇省第八批產業教授,首屆“全國十佳治療師”,2021“太湖人才計劃”優秀醫學專家團隊帶頭人。
現任中國康復醫學會作業治療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支部書記,康復醫學教育委員會常委,燒傷治療與康復學專委會常委,康養工作委員會常委;中國醫院協會醫療康復機構分會常委;中國抗衰老促進會康復分會委員;中華醫學會物理醫學與康復分會康復治療學組委員;金陵康復醫學教育聯盟副主席;山東省工程學會康復工程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等學術職務。
黃富表,博士;副主任治療師;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國康復研究中心作業療法科(OT科)主任;首都醫科大學康復醫學院作業療法學教研室主任。
擔任國家衛生健康委《全國醫療服務項目技術規范》康復專業工作組專家;中國康復醫學會作業治療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殘疾人康復協會康復治療師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醫師協會骨科康復治療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老年保健醫學研究會老齡健康服務與標準化分會常務委員;北京康復醫學會康復治療師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青委會副主任委員?!禙rontiers in Neurology》、《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中國老年保健醫學》雜志編委、審稿人;主編書籍5部(《日常生活活動》、《作業治療技術》(人衛版及科學出版社版各1部)、《心理社會功能障礙作業治療》、《康復治療病例薈萃》);副主編書籍3部(《臨床作業療法學》(第二版)、《認知障礙新理論新進展》、《手腦感知理論與實踐》)。近5年內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項(子課題負責人);主持省部級科研項目5項;局級科研項目7項;獲中國康復醫學科技進步獎三等獎1項(第一完成人),以第一作者或者通訊作者在國內外期刊發表論文30余篇。研究方向:應用近紅外腦功能成像技術(fNIRS)開展康復治療機制研究;擅長腦血管疾病、脊髓損傷、老年疾病、骨關節疾病、肩袖損傷、肩周炎、慢性腎病等疾患的康復治療。
戴東,中國康復研究中心北京博愛醫院副主任治療師,作業療法學碩士,日本國際醫療福祉大學作業療法專業畢業,是我國最早一批從事作業療法的專業技術人員之一。
目前擔任中國殘疾人康復協會康復工程與輔助技術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社區康復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行為分析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國殘疾人輔助器具中心專家委員會委員,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家工傷保險輔助器具配置目錄制定工作咨詢》專家,《全國輔具工程師崗位能力認證培訓班》講師團高級班講師,《北京市殘聯殘疾人社區居家康復項目》、《北京市殘聯成人(兒童)機構康復項目》評審專家。主編參編多部專著,在核心期刊發表論文10余篇,獲得國家級專利1項,參與9項康復器械及輔助器具的國家標準制定。
危昔均博士,在站博士后,碩士研究生導師,南方醫科大學康復醫學院作業治療學系副主任,南方醫科大學深圳醫院康復醫學科副主任作業治療師,“混合現實康復實驗室”負責人,深圳市孔雀計劃海外高層次人才,深圳市衛生健康菁英人才,寶安區衛生類高層次人才。中國康復醫學會“優秀康復治療師”。
參與學術組織主要包括:世界作業治療師聯盟個人會員,中國康復醫學會作業治療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廣東省康復醫學會常務理事、作業治療師分會常務理事、手功能康復分會常務理事,深圳市康復醫學會康復治療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南方醫科大學康復醫學學術委員會委員等。兼職10份學術期刊審稿專家,其中7份為SCI雜志。學術成果包括:參編參譯出版康復專業書籍16部,主持省、市各級研究基金10項,參與國家、省、市研究基金8項,發表學術論文近30篇,其中SCI/SSCI論文13篇,擁有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和軟件著作權50余項。
研究方向包括:虛擬現實、機器人和可穿戴技術在康復醫學領域的教學、臨床及基礎研究,康復成果轉化及康復科技創新創業,作業治療教育的本土化和國際化。
張超,中國康復研究中心作業療法科副主任治療師,首都醫科大學講師,首都醫科大學康復治療學系本科,香港理工大學職業治療學系碩士,香港理工大學醫療科學系博士。
現任中國婦幼保健協會肌骨發育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亞太手治療師學會中國區負責人;Beckman口面肌功能國際認證中國區負責人;中國康復醫學會作業治療專業委員會手外傷學組副主委,手創傷專業委員會手功能學組副主委;香港理工大學醫院社區康復教育首都醫科大學負責人;中國殘疾人康復協會神經傷殘康復專業委員會青年委員;中國沖擊波醫學專業委員會青年委員。
何斌,中國康復研究中心作業療法科副主任治療師,首都醫科大學康復治療專業畢業,日本國際醫療福祉大學碩士研究生。
社會職務:首都醫科大學康復醫學院教師,中國康復醫學會作業治療專委會手外傷學組委員,北京市沖擊波專業委員會青年委員,日本理學療法科學學會會員,國際運動科學學會會員,亞太手治療師學會會員、中國區聯絡員。專業技術認證:歐洲Cyriax現代肌骨醫學課程認證,美國心理學接納承諾(ACT)課程認證,德國施羅特脊柱側彎矯正國際認證,意大利SEAS脊柱側彎矯正國際認證。
劉靜婭,中國康復研究中心作業療法科副主任治療師;康復醫學與理療學碩士;首都醫科大學康復醫學院作業療法教研室教學干事;具有國際作業治療師聯盟(WFOT)教育認證學歷;國際作業治療師聯盟(WFOT)會員。主要教學及臨床方向:精神障礙的作業治療、認知障礙的作業治療等臨床作業治療。參與多部專業書籍編寫及科研項目。獲得2022年度首都醫科大學青年教學獎。
附件2
地圖及交通路線
一、培訓地點區位圖
中國殘疾人康復人才教育基地(中國康復研究中心西院區北側樓),地址:北京市豐臺區角門北路18號
二、交通路線
(一)首都機場至培訓地點交通路線
由首都機場乘機場線至三元橋地鐵站;三元橋轉10號線,角門西下車B出口;向北700米,十字路口右轉路南即到。
(二)大興國際機場至培訓地點交通路線
大興國際機場線(草橋方向)至草橋站;草橋站轉10號線,角門西下車B出口;向北700米,十字路口右轉路南即到
(三)北京站至培訓地點交通路線
地鐵2號線,在宣武門下車轉4號線,馬家堡站下車C出口;向南100米,十字路口路南即到。
(四)北京西站至培訓地點交通路線
從北京西站乘坐地鐵7號線,菜市口下車,轉4號線;)乘地鐵4號線,馬家堡站下車C出口;向南100米,十字路口路南即到。
(五)北京南站至培訓地點交通路線
從北京南站乘地鐵4號線,馬家堡站下車C出口;向南100米,十字路口路南即到。
2023年常見疾病的作業療法及臨床應用培訓班的通知20231011.pdf